图书介绍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邢子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邢子亨](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5012644.jpg)
- 邢睿贞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698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邢子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医家小传1
专病论治7
感冒9
漫谈感冒的治疗9
肺炎10
肺炎以肺脏壅闭不通为病本10
肺炎辨治三法11
哮喘15
初病治肺 久病治肾15
心脏诸疾18
心脏疾患与肺肾息息相关18
自拟养心汤治疗心脏诸疾18
肝脾肿大40
疏气活血 视病情适调比值40
凉血软坚 攻而勿伐 凉血勿凝 消散为主41
急性肝炎48
湿热相搏 民病黄疸48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此为治肝病之要49
急性黄色肝萎缩及亚急性肝坏死51
慢性肝炎52
治肝之病 以舒为主 虚不宜补52
舒肝理脾治疗慢性肝炎53
肝硬化57
活血柔肝治肝硬化57
肝宜柔而不宜强62
标实本虚 勿急于攻伐62
胃炎、胃溃疡64
抑木和中 平肝降逆 和胃制酸 适辨寒热64
舒肝和胃治疗胃病65
胆囊炎、胆石症70
肝胆表里皆喜疏利70
舒肝利胆以治胆疾71
食道癌74
治疗食道癌 以保持进食为当务之急74
食道癌验方三则76
泄泻77
治泻从肝脾肾辨治77
治泻八法 随机变通78
痢疾83
痢疾须分外邪内因83
临床验方四则83
肾炎87
调理三焦治疗肾炎87
肾炎分三期施治89
祛邪勿使伤正 利水不可伤肾89
急性肾炎须解表利水为治90
消炎利水 滋肾利水 治疗慢性肾炎93
肾阳虚败与肝阳失藏之辨95
血分水分辨96
泌尿系感染97
清热利水以治标 各求其因而治本97
糖尿病100
糖尿病与消渴、消瘅100
消渴病与阳明之燥渴不同100
滋阴补肾以治本 清胃润燥以治标101
高血压107
高血压病从虚实辨107
平降汤治疗实证高血压108
潜降汤治疗虚证高血压109
过度降压的弊害112
贫血113
贫血从病因辨113
贫血诸疾 治当调理五脏功能114
清肝理脾治贫血114
补血养心兼清邪热治再障117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2
紫癜之治须分缓急122
犀角洋参汤 治衄效非常123
治紫癜忌用热药126
白血病127
白血病并非不治之症127
白血病之根本是阴阳失调128
治疗须分急慢129
治病必求其本 治病求因乃是探本之治133
中药豆豉、常山透邪的妙用139
中风141
中风古今辨141
中风虽主外风 更重内因142
中风诸疾当分虚实143
眩晕146
眩晕从虚实辨146
滋肾清肝以治眩晕148
关节炎152
痹证成因 尤重湿气152
清热利湿祛邪热 活血通络效更佳153
神经衰弱156
补肾养心 安神定志156
鼻衄159
阳经热甚迫血上行而致鼻衄159
治出血病四要素162
痤疮163
肺胃郁热 结于面颐163
清络消痤为治痤之本164
面部黄褐斑166
清冲任脉络之瘀以消斑166
清络消斑汤治疗黄褐斑167
湿疹169
清利湿热 通和营卫 以除湿邪169
牛皮癣172
顽癣从风湿火毒辨172
硬皮病174
大脉空虚 肌肤失养 细辨邪之孰盛174
养血通脉 润肤生肌 药选血肉有情17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77
静脉多热 动脉多寒 辨证不明 慎用寒热177
大剂重剂消瘀以通促化178
带下182
带证须从寒凝热瘀辨182
治带从五色分而辨之183
崩漏186
冲任损伤为本病之关键186
固气止血以治崩 清源塞流以治漏187
习惯性流产190
冲任亏虚 带脉无力以致流产190
补肾安胎汤治流产190
更年期综合征192
天癸将竭 冲任失调 诸疾丛生192
顺其生理 调其失调192
子宫癌195
湿热结毒为本病之根源195
辨证须分邪正虚实195
诊余漫话201
中医理论溯源203
中医对生理的探索203
中医对病理的认识206
中医诊断的奥义207
中医辨证的精义216
中医治病的大法217
中国医学是医学前进之先河218
精研气化机理以奠医学基础219
引申中医理论 以广学说交流220
发扬中医奥义 深研四诊精义221
中医治病大法是除邪调正223
发挥阴阳之义以明生化之机224
对《内经》学说的探讨225
谈谈《伤寒论》的辨治231
略谈《傅氏女科》精义236
谈六味地黄丸245
谈桂枝汤246
谈生化汤248
谈少阳与小柴胡汤250
谈补中益气汤253
谈百合病255
年谱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