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
  • 丁柏铨等著;丁和根等撰稿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190486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9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31页
  • 主题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影响-新闻工作-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 关于几个主要概念的说明1

目录1

第一卷 “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生存环境研究2

卷首语2

二 本书研究中的主要着力点3

第一章 关于“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学界的争论3

第一节 当代我国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段3

一 十六大为我国的未来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3

二 我国“入世”以来履行承诺的情况令人满意5

三 本书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6

第二节“入世”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扫描8

一 我国正在逐渐进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8

二 “入世”后我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的趋势9

三 “入世”后我国社会运行总体情况良好14

一 新闻传播学研究者所持有的两种基本观点16

第三节 关于“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影响之争16

二 准确评价“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19

第二章 “入世”以后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新闻传播业30

第一节 相关工业的发展使新闻传播业增添了活力30

一 汽车工业的发展为广播媒介振兴提供了可能性30

二 彩电业的发展将为电视媒介在农村开拓广阔天地34

三 印刷机械业的发展给报纸媒介带来利好消息38

第二节 交通业的发展拓展了新闻从业者的活动空间41

一 交通业的发展为新闻传播业插上了“翅膀”41

二 物流配送业的发展为报纸媒介提供了便利44

第三节 信息产业与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息息相关47

一 信息产业为新闻传播业提供了技术平台47

二 信息产业:当代新闻传播业的“黄金搭档”48

三 境外力量:能够切下信息产业多大的蛋糕51

四 新闻传播业:与信息产业共进退的五条路径59

一 关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和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65

第四节 文化产业的发展变化与新闻传播业65

二 “入世”以后我国文化产业所受到的冲击67

三 新闻传播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69

第三章 “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环境的变化76

第一节 “入世”表明我国法律将在多方面与国际接轨76

一 我国国内法与WTO规则及国际惯例的接轨76

二 WTO协议直接约束对象是成员国政府及其行为78

第二节 “入世”与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环境变化的相关性80

一 新闻传播法制的某些基本规范需逐步与国际接轨80

二 WTO原则对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环境的制度性影响82

第三节 我国新闻传播法制与WTO法律框架的差别及对策92

一 我国新闻传播法制与WTO法律框架的差别92

二 我国新闻传播法制建设的应对策略研究95

第四章 社会公众观念层面的变化与新闻传播业101

一 “入世”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102

第一节 社会公众民主观念的拓展与新闻传播102

二 公众民主观念拓展与新闻知情权106

第二节 社会公众婚恋观念的变化与新闻传播112

一 同性恋现象、公众的态度与新闻传播112

二 异性同居现象、公众的态度与新闻传播117

三 离婚率增加、公众的态度与新闻传播120

第三节 社会公众利益观念的变异与新闻传播123

一 利益观失衡是一种值得注意的异化现象123

二 新闻传播应当重视传播内容的道德评价124

三 新闻传播应当注重发挥正向的道德功能133

四 新闻传播应当避免形成负向的道德功能136

第四节 社会公众环保观念的现状与新闻传播139

一 新闻传播应引导公众增强环境道德意识139

二 加强自然灾害报道与公众环保观念140

三 加强环境污染报道与公众环保观念142

四 加强物种濒危报道与公众环保观念143

卷首语148

第二卷 关于“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影响的实证研究148

第五章 对具有跨文化背景的传媒受众的实证研究149

第一节 调查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发现149

一 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149

二 调查过程中的主要发现及结论151

第二节 关于中外传媒新闻业务的比较研究156

一 国外传媒值得借鉴的报道观念与手法156

二 与国外传媒相比我国传媒所具有的优势161

三 结论: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真正进入角色162

第三节 关于中西传媒各类节目的比较研究164

一 关于中西传媒娱乐类节目的比较研究164

二 关于中西传媒知识类节目的比较研究166

三 关于中西传媒文艺类节目的比较研究167

四 关于中西传媒所刊播广告的比较研究168

五 结论:在节目中融入本国文化的精髓171

一 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173

第六章 对新闻从业人员的调查和实证分析173

第一节 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主要发现173

二 调查过程中的主要发现及结论174

第二节 从调查结果看“入世”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177

一 “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具有正面影响177

二 “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也有负面影响181

三 “入世”以后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电视媒介183

第三节 对我国新闻传媒优势以及不足的分析185

一 对西方新闻传媒优势的分析研究185

二 对我国新闻传媒优势的分析研究188

三 调查对象对开放传媒市场的看法189

第四节 关于南昌新闻从业人员的个案研究192

一 关于本次调查目的和方法的说明192

二 在本次调查中的若干主要发现193

第一节 央视新闻频道诞生的相关背景201

一 国外电视媒介竞相发展新闻频道201

第七章 新闻频道开播:“入世”后央视新变化——个案研究之一201

二 我国电视媒介纷纷以新闻立台203

三 电视新闻频道是传媒竞争的产物203

四 央视创办新闻频道有着自身优势204

第二节 央视新闻频道的新闻传播策略205

一 央视新闻频道的受众定位和风格定位205

二 央视新闻频道的节目形态分析208

三 央视新闻频道的播出内容分析210

四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219

第三节 央视新闻频道的经营环境和策略223

一 央视新闻频道经营的“生态环境”223

二 央视新闻频道的频道经营策略227

第四节 央视新闻频道发展前景展望236

一 央视新闻频道存在的某些不足236

二 央视新闻频道未来的发展路径237

第八章 省级党报《新华日报》的新一轮改版——个案研究之二241

一 “入世”以后省级党报所面对的宏观环境242

第一节 《新华日报》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环境242

二 省级党报《新华日报》改版前的状况分析244

第二节 采用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党报核心竞争力248

一 对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与界定248

二 充分发挥党报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法251

第三节 以内容为主全面展现党报核心竞争力255

一 用拓宽报道面之法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新闻255

二 用做强主流新闻之法锁定党报的主流读者256

三 用深刻的人文精神去观照去关注社会民生262

四 用优质周到的服务凸现党报的实用纸功能266

五 用对新闻规律的科学认识来指导新闻实践269

六 用优化的版面体现稳重大气灵活生动风格272

第九章 X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内部机制改革透视——个案研究之三277

第一节 关于对X人民广播电台调研的一般情况277

一 个案研究的背景及研究对象的背景277

二 个案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方法279

三 X人民广播电台近年来的主要业绩282

一 X人民广播电台存在的某些不足287

第二节 对X人民广播电台存在问题的分析287

二 对X人民广播电台问题症结的思考300

第三节 X人民广播电台新一轮改革方略302

一 走频率制与中心制互补结合的道路302

二 形成内部外部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306

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报酬分配激励机制310

第三卷 “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宏观发展战略研究316

卷首语316

第十章 我国新闻传播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上)317

第一节 “入世”后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立足点317

一 “入世”之初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概况317

二 “入世”后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三个立足点320

一 对“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战略的诠释336

二 通过解放思想将观念转到适应现实的轨道上来336

第二节 “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先决条件336

三 通过调整机制对新闻传播业实行科学管理340

第十一章 我国新闻传播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下)346

第一节 实行充分释放新闻传播业内部能量的战略346

一 “入世”头几年是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关键时期346

二 新闻传播业的潜在能量目前尚未得到充分释放348

三 加强保护期内新闻传播业释放自身能量的研究348

一 某些机制不合理影响传媒做大做实做强349

第二节 实行以机制和体制改革将传媒做大做实做强的战略349

二 新闻传媒做大做实做强与传媒资本运作351

三 新闻传媒做大做实做强与传媒资源整合352

四 新闻传媒做大做实做强与打破各种壁垒353

第三节 实行推进新闻改革和报道方式创新的战略355

一 推进以“三贴近”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改革355

二 努力进行报道方式和新闻文体方面的创新364

第四节 实行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构筑人才高地的战略365

一 增强新闻传媒竞争力与造就优秀新闻人才365

二 培养高素质新闻人才与深化新闻教育改革366

三 新闻传媒应担当新闻人才继续教育的重任368

四 优秀的传媒领导人与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369

第十二章 “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管理研究371

第一节 “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宏观管理372

一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的管理372

二 “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管理中不变的方面373

三 “入世”前后新闻传播业管理方面的调整375

第二节 “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管理解析381

一 以报业集团和报纸媒介为对象的管理解析381

二 以广电集团和广电媒介为对象的管理解析389

三 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网络媒体管理解析393

第三节 “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的管理战略397

一 制订有前瞻性的新闻传播业宏观产业政策397

二 逐步改进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399

三 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401

一 知识产权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特征405

第十三章 “入世”以后的新闻传播业与知识产权保护405

第一节 “入世”以后保护知识产权问题的紧迫性405

二 知识产权保护原则:WTO的重要支柱408

第二节 WTO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410

一 WTO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系列规定410

二 “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我国传媒的影响413

三 新闻传播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415

第三节 我国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所作的修改417

一 我国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的修改417

二 我国对有关著作权保护法律法规的修订418

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著作权案适用法律的《解释》420

第四节 我国传媒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423

一 新闻传媒在专利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423

二 新闻传媒在商标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427

三 新闻传媒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432

一 观念上:努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445

第五节 知识产权保护: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对策445

二 机制上: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体系447

三 运作上:用有效手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449

第四卷 “入世”以后传媒发展和对外传播战略研究454

卷首语454

第十四章 “入世”以后我国报业的发展战略455

第一节 对我国报业内部三大因素的考察455

一 关于我国报业概念的基本含义455

二 “入世”以后报业生存环境总体描述457

三 对我国报业内部重要因素的考察分析459

第二节 对我国报业的外部生存环境的考察474

一 互联网的发展与“三网合一”的趋势474

二 报业集团上市及它所带来的投资风险482

第三节 “入世”以后我国报业的发展战略490

一 我国报业的资源整合与跨媒体发展490

二 报业集团的内部机制和体制改革495

三 新闻业务改革与创新:以综合性报纸为例497

第十五章 “入世”以后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战略507

第一节 “入世”与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对外开放507

一 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业的影响507

二 “入世”后广播电视业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511

第二节 中美广播电视业发展模式面面观513

一 对美国广播电视业商业运作的考察513

二 对我国广播电视业发展现状的考察516

第三节 “入世”前后我国广播电视业的重大改革519

一 “入世”前国内广播电视业体制改革的尝试519

二 处于现在进行时态的“网台分离”改革523

三 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和节目管理的改进527

四 有关主管部门对行业法规的重新修订530

五 对广电集团化整合和运作的总体评价531

第四节 “入世”以后我国广播电视业发展战略研究532

一 关于“一筐土豆”与“联合起来造大船”532

二 关于从重“做大”到重“做强”的转变533

三 关于与世界广播电视业的“接轨”问题537

第十六章 “入世”以后我国网络业的发展战略542

第一节 关于我国网络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542

一 我国和世界网络业同步发展的日程表542

二 推动我国网络业紧跟世界潮流的力量544

三 “入世”以后我国网络业保持良性发展态势547

第二节 坚持和发展多点经营的盈利模式549

一 多点经营: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549

二 网络业多点经营的具体内涵和方法551

第三节 建立多层次的网络新闻传播结构554

一 网络: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554

二 “入世”后我国网络新闻传播机构的格局555

第四节 逐渐壮大和规范网络记者编辑队伍560

一 时代呼唤网络新闻记者编辑队伍建设560

二 网络记者编辑队伍的规范与建设563

一 我国对外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情况考察569

第十七章 “入世”以后我国对外新闻传播发展战略569

第一节 我国对外新闻传播历史的简要回顾569

二 我国广电和网络传媒的对外传播历史571

三 关于我国现当代对外新闻传播的三个结论574

第二节 “入世”后加大对外新闻传播力度的障碍分析575

一 “入世”后我国对外新闻传播工作面临严峻挑战575

二 在加大对外新闻传播力度方面所存在的障碍576

三 跨文化新闻传播的障碍和障碍的排除581

第三节 未来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发展战略584

一 在认识对外新闻传播重要性基础上准确定位584

二 完善对外新闻传播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586

三 打破国际上的文化霸权和“妖魔化中国”的企图587

四 改变分散局面以建立统一的对外新闻传播体系588

五 积极利用海外华文传媒力量进行对外新闻传播591

后记595

补记598

热门推荐